李偉文

李偉文

1496 位追蹤者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生命中最期盼獲得的禮物是「慈悲」與「智慧」;智慧的追求透過閱讀,慈悲則靠號召朋友從事公益服務人群來實踐,因此生活的重心是「閱讀、朋友、大自然」。曾擔任童軍團長,與朋友們成立了荒野保護協會;並將診所變成了可供社區民眾借書的圖書館。 著有《電影裡的生命教育》、《與荒野同行》、《我在黃昏的日落前趕路》,以及童書繪本《陪鍬形蟲回家》、《幫青蛙找新家》等書。
1.5K會員
2.0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由新到舊
我夢想中的奇幻旅程 自古以來,僧侶有種修行的功課,就稱為「經行」,不斷地走路,有意識地藉著走路靜下心,進而觀照全身。澳洲原住民從遠古至今足跡穿梭於廣漠的大地,編織成夢的路徑,他們經由記誦吟唱夢的歌聲中,找到自己與腳下土地的位置。
Thumbnail
2024-06-11
8
熟齡後如何培養興趣?如果你不知道從何開始尋找這個新的興趣,或許只要在跟朋友聚餐或偶然結識新朋友時,問他們:「最近有什麼新鮮事?」或直接問他們現在正在學什麼做什麼消遣,然後仔細聆聽,記筆記,接著就自己也去嘗試看看。
Thumbnail
2024-06-10
10
自然探索與野外求生 希望父母親們不要錯過暑假,利用長假帶孩子去爬爬山、溯溯溪,讓身體保持著與自然接觸的機會,不然也可以透過精彩的電影或小說來傳承古老的歷史與故事
Thumbnail
2024-06-08
6
「當學生準備好了,老師就出現」   師生之間不只是人與人相遇的緣份,還要加上師徒彼此的了解、互動與經營,已經是一種情與愛的關係。    
Thumbnail
2024-06-07
10
懷念「兒童月刊」與「小讀者」  我原本如同台灣一般的孩子,到那藏書極少的圖書館借書,然後與班上同學搶看班級訂閱的國語日報,投稿若能登出來會令人走路都有風,高興一整個學期,因為那是個閱讀的黃金時期
Thumbnail
2024-06-06
9
孤獨死與無緣死日本的公共電視NHK在2010年播出「無緣社會」的紀錄片後,引起廣大迴響,「無緣死」及「孤獨死」就成為普遍的流行用語。 無緣死指的是死後沒有人認領遺體,也沒有親人朋友為逝者舉辦喪禮,也就是這個社會沒有人為他送終,有點蓋棺論定的形容,這個人跟社會是沒有緣分的。
Thumbnail
2024-06-05
15
擦肩而過的因緣常常在不同場合,不同團體,碰到來自不同工作領域的朋友,他們常會問說:「我只是一個平凡的上班族(或家庭主婦或學生,或做工的人),力量很微弱,能夠幫得上什麼忙嗎?」   的確,我們知道社會上有太多不公不義的事,也有太多的人陷於巨大的困境等待改變,甚至我們也知道,整個世界在我們這個世代也有許多太過艱難的
Thumbnail
2024-06-04
11
人人都有怪癖著名的導演伍迪艾倫曾說:「從小時候起,我就經常找錯女人。我覺得,這就是我的煩惱。我母親帶我去看『白雪公主』,人人都愛上白雪公主,我卻愛上那個老巫婆。」 這段話是才子的俏皮說法,的確在以前一個人的興趣喜好如果與大家不一樣,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通常都會隱匿不讓人知,但是時代改變了,這是個怪咖當道的世界
Thumbnail
2024-06-03
11
翼下之風記得多年前在卸任荒野理事長前的幹部會議上,我曾播放「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總是心滿意足的讓我表現,你就是那樣 你總是走在我身後 因此,我一人獨享所有的榮耀 而你卻背負
Thumbnail
2024-06-02
9
遇見昨日的自己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書裏這麼寫著:「現在已經到了老人年紀的我,再回到故鄉的森林裏,如果遇到是小孩子的我,該說些什麼話才好呢?」他這麼告訴年輕的自己:「你長大之後,也要繼續保持現在心中的想法唷!只要用功念書,累積經驗,把它伸展下去。現在的你,便會在你長大之後的身體裏活下去。
Thumbnail
2024-06-01
7
最好的時光人很容易興起對「美好的從前」的懷念,幾乎有文字歷史記載以來,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曾如此感歎。   我相信不管任何人,總會有一些過往的影像,包含著一些情緒、某種特定氛圍,會在記憶中留存,侯孝賢導演把這種懷想,稱為『最好的時光』
Thumbnail
2024-05-30
7
學習成為上流老人 日本是全世界最老的國家,雖然做事嚴格龜毛的日本人,早在八0年代初期就開始積極為現今這超老齡化社會做準備,但是遇到九0年代泡沫經濟瓦解後,因為經濟成長的停滯,使得原先做好的萬全準備也出現捉襟見肘的窘境,這可以從日本社會創造出來的新名詞可以了解。   
Thumbnail
2024-05-29
9
學習安慰朋友的方法 年齡漸長,面對生老病死的機會愈來愈多,當周遭朋友的家人離世,或到醫院探視罹患重症的朋友時,都不知該怎麼安慰。     對年輕人的病痛,的確可以樂觀的勉勵:「加油!」「一定會好的!」但是如今更多時候是面對親朋好友的疾病末期,彼此都心知肚明不可能再好起來時,那該說什麼話呢?    
Thumbnail
2024-05-28
10
長壽是天譴或恩寵的關鍵二次大戰後,因為抗生素的發明與廣泛使用,讓病菌感染得以控制,才有各種醫療科技的突飛猛進,人類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百歲人生已不再是奢求的夢想。但是高齡帶給我們是享受多重人生的恩寵?還是纏綿病榻求死不得的天譴?這是二十一世紀人類的新課題。    
Thumbnail
2024-05-27
11
誠實與說謊誠實,這是歐美國家不管學校或家庭教育最重要也最根本的要求,因此說謊算是非常嚴重的過錯。因為一個以信任為基礎的社會,會假設人人都是誠實的,若有人不誠實,會對整體社會運作產生很大影響。至於華人或東方世界稍有不一樣,比較以防弊為基礎,傾向認為人性是軟弱的,人心是自利的,也就是比較容易說謊的。
Thumbnail
2024-05-25
9
穿越時空愛上你―似曾相識、不能說的秘密「為什麼最近這麼流行穿越劇啊?」,不知道是不是要交作業,A寶搜尋著一些電影與戲劇的片單,忽然感慨地問。     B寶吐槽姊姊:「回到過去或飛到未來的時空,一直都是流行的題材,因為自古以來,不滿現狀是人之常情,因此逃離現存時空的小說或電影很多。」
Thumbnail
2024-05-24
10
懷抱勇氣與行動力,生命總是會帶給你驚喜―「熟女壯遊世界」推薦序這不只是一本談旅遊的書,雖然書中有許多可以供我們參考以及值得按圖索驥的旅遊資訊,因為這本書多了很多溫暖的人情味,而語芳的行動力,也能夠鼓舞許多進入熟齡期的朋友鼓起勇氣,踏上屬於自己的壯遊之旅。
Thumbnail
2024-05-23
10
兩場遲到的戀愛-「初戀風暴」 人生有些情況,時機錯過就是錯過了,不必太強求,只要感激曾有過這麼一段美好的回憶,有些時候,我們的疏忽與錯誤,用我們的誠心是可以彌補的。至於什麼情況要讓它過去,什麼時候要努力去挽回,那就case by case,然後依自己的智慧與經驗來判斷了。
Thumbnail
2024-05-21
8
睡不著覺的秘探工作或生活中,只要有空檔,不管是五分鐘還是五小時,我都是在看書。看的書很雜,可以說隨手拿到什麼書就看什麼書,但是唯有臨睡以前,躺在床上看的書,是最令我傷腦筋的。    睡前的書不能太硬太嚴肅,當然也不能太休閒到像武俠小說一般,怕一拿起來就會看完而耽誤了睡覺,最好是隨時可以翻開一頁就看,隨時可以放下
Thumbnail
2024-05-20
10
大家一起看電影現代人習慣獨自用手機或電腦看電影。但是進電影院,與眾人一起看電影,氣氛與自己一人有很大不同。走入電影院,有點像走入教堂,因為兩者都是一種隔離,隱密的庇蔭所在,藉著對未來(天堂來世)的盼望,暫時忘掉現實(人間)的煩腦。
Thumbnail
2024-05-18
8
一席話與一本書美國國家公園之父,約翰謬爾曾這麼自我期許:「我在有生之年只想誘導人們,觀賞大自然的可愛,我雖特出卻微不足道,我願做一片玻璃,供陽光穿透而過。」我也希望我的文字就是那一片讓陽光穿透而過的玻璃。
Thumbnail
2024-05-17
7
人生最划算的投資李偉文:如何不花大錢,得到健康的身體和最棒的朋友? 大家共同為一件有意義的事努力,是建立深刻友情的捷徑。 
Thumbnail
2024-05-16
10
走讀台灣,不再路過 走讀台灣是文化部這些年主推的計畫,結合書的閱讀與活動,希望民眾能深度認識台灣。文化部選定有關台灣生態與環境的書籍,是我的「走在山海河間的沉思」跟「自然課可以這麼浪漫」。    
Thumbnail
2024-05-15
10
男人該自強更該自覺為了避免淪為「被太太不斷詛咒去死」,男人不僅要自強,更要自覺,以免哪一天家裡茶几上忽然出現這本書。
Thumbnail
2024-05-14
8
保持好奇心生活有樂趣讓自己有熱情,首先要找回自己的好奇心。 根據大腦掃描技術得知,好奇心會活化大腦裡的多巴胺系統,會讓我們開心快樂外,同時,好奇心也可以紓解精神壓力與肉體的疲憊,並且在挫折不順時仍讓我們保持積極的熱情。
Thumbnail
2024-05-13
13
母親節向大地之母姫亞致敬 拉夫拉克在1972年提出了姬亞學說,主張大氣、海洋、土壤,以及所有生物都屬於同一個活生生的個體──姬亞。他認為,這些生物與無生物,經過數百萬年的演化,彼此影響,彼此適應,已成為休戚與共,無法獨自存在的一整體
Thumbnail
2024-05-12
10
旅遊服務中心考核各個旅遊服務中心,裡面的工作人員可以提供那麼多的服務,而不只是提供我們上廁所的地方而已。
Thumbnail
2024-05-11
5
想像沒有天堂 在馬祖當兵時還是台灣的戒嚴時期,白天操練,晚上在燈火管制的小島上查哨,多多少少還能感受到一點戰爭的氣息。   有一首歌叫「想像」,當時我把歌詞抄在書桌上:「想像沒有天堂,要這樣想是很容易的,只要你肯試就行。再想像我們腳底下沒有地獄,而在我們上方只有天空。想像每個人都為今日而活,想像沒有國度的區別
Thumbnail
2024-05-08
6
什麼是浪漫?什麼是浪漫?   我想,浪漫是一種態度,而不是一種行為的表相。   浪漫是一種生命的情操,是心靈更崇高的呼喚,是生活中不斷地實踐與堅持,更是生命能量的大量釋放。   同時,浪漫也是給自己心靈留一點空間,給現在的生活留點空間,給未來的生命留點空間。   
Thumbnail
2024-05-07
6
旅行是種子的信仰達爾文曾講過一句名言:「旅行是種子的信仰」,透過旅行而傳播生命,這是有形的生命繁衍,在無形的概念上,荒野人向來都以種子來象徵著我們的信仰,就如同梭羅所說的:「雖然我不相信沒有種子的地方會有植物冒出來,但是我對種子懷有大信心,若是讓我相信你有一粒種子,我就期待奇蹟的展現。」
Thumbnail
2024-05-07
8
在現有的都市裏建構一個屬於我們的幸福城市身邊所接觸到的朋友大多是討厭城市生活,並且對於鄉村或充滿綠意的田園景致懷抱浪漫想像的人,許多作家也以城市普遍心靈冷漠,枯寂的生活來調侃:「所謂城市,就是千百萬人聚在一起,卻過著寂寞生活的地方。」「生活在大都市裏的人有很多種痛苦,有時候希望不理人,有時候希望找個人說話,但兩者均極為困難。」
Thumbnail
2024-05-06
7
我們從那裡來?我們要往那裡去?―丹布朗的「起源」讀後近年來有三位暢銷作家,他們的小說襲捲全世界,早一點的是「哈利波特」,讀者老少通吃,最大功勞是讓小學生也勇於嘗試看六七百頁厚厚密密麻麻的純文字書,建立閱讀的信心,另外一位是「暮光之城」,打動了處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堅定嚮往永恆愛情的幻想;另外一位就是我最近才看完作者的最新創作「起源」,丹布朗以「達文西
Thumbnail
2024-05-05
9
讓我們輕輕地走在地球上,為下一代許諾一個零塑未來今年四月二十二日的世界地球日核心主題是減塑(planet vs plastics)倡議在2040年之前全球塑膠的產量能夠減少百分之六十,為下一代打造「零塑膠的未來」。 地球日至今幾乎全世界所有國家與地區都有民眾參與,十億人以上會在這一天為環境而行動,希望能藉由日常的節能減碳以及年度的核心主題,改善
Thumbnail
2024-05-04
7
面對多變新世界要學會歸零有一年大年初一,朋友們依慣例在我家聚會聊天,期間,有經營企業的朋友感慨現今像草莓般的年輕人,耐壓性太差,過於自我卻又沒有企圖心等等,在引起不少附和之餘,其實也有不同的反省之聲。 我們會不會得了便宜又賣乖?畢竟我們成長的年代與現今的年輕人面對的時代大不相同。
Thumbnail
2024-05-03
10
我所熱愛的那個世界曾經有朋友表示,他已經找到一處風景優美的地方可以當作埋骨之所,當平常工作壓力很大很疲累的時候,只要想起死後可以埋到那個地方,就又可以振奮起來。這個地方,兼具想像與實際。 這個令人嚮往的世界,不管是精神世界還是實體空間,兩者應該有互為表裡相互影響之處。對於我來說,我喜歡波赫士所說的:「想像天堂是圖書
Thumbnail
2024-05-02
7
談散文的寫作―台南女中丹扉文藝獎評審有感文學作品與作文不同,不能太重修辭與技巧,以免流於太匠氣或太滑,真誠反而不見了。比如對仗的句子,成語的使用,譬喻……這些技巧,一篇散文裡運用一次很棒,二次勉強還可以,用到三次看起來就很礙眼了,太做作而不自然。
Thumbnail
2024-05-01
6
遺忘和選擇性記憶是大自然使人可以繼續活下去的重要機制對抗負面情緒首先是要主動把心思轉移到比較開心的事情上,若是能夠提醒自己常常這麼做,就能把通往正向的神經迴路變得比較大條,也就是會愈來愈容易提取。對了,我們無法主動遺忘不愉快的事,因為愈是努力要遺忘,往往就是把我們要忘記的事情再回憶一次,那麼通往那個記憶的神經迴路就會愈大愈容易被提取。
Thumbnail
2024-04-30
8
為什麼我們會高估自己的記憶力 我們往往都會高估自己的記憶力,因為我們總是會記得一些東西,而記不住的東西就因為沒有被記住,所以對我們而言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我們也不覺得是被自己忘掉的,換句話說,我們有很好的證據證明自己的記憶力,卻完全沒有證據來呈現那些忘掉的,沒被記起來的事情,也就是沒證據證明自己的記憶力不好。     其實記
Thumbnail
2024-04-29
7
記憶是個不斷重新建構的歷程大腦無法記住零碎片段的訊息,通常必須把那些新的資訊跟腦中原本已記住,也就是已經存在的訊息連結,才能永遠記錄下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大腦很喜歡自己編故事,也就是我們潛意識中會不斷地把外界的訊息合理化,那些零零碎碎的訊息,大腦自己會去從原本已有的背景知識以及經驗中,去提取相關的訊息來填
Thumbnail
2024-04-28
9
子曰子曰…今天到高雄參加荒野親子團高三團的團務研習,每次和各地的荒野伙伴碰面,肉體雖然會旅途勞頓,但是精神都很振奮,尤其看到親子團的孩子們,每個都那麼成熟而自信,真是開心。想到伙伴們二十多年的努力與付出,流下的淚水與汗水,如今已灌溉出盎然的花園。真是開心!
Thumbnail
2024-04-27
6
解說教育真正目的是要有效,除此之外,一切都只是枝微末節在台灣的環境教育,或者以狹義的自然生態教育的實施方式而言,一直有兩個不同的途徑,一種是知識上的教導,也就是所謂的自然解說,著重在鳥獸蟲魚的名稱,分類,作用……等等,另一種是自然體驗,強調忘掉知識,直接感受到自然生命的流動,著重在靈性的體會。  這兩種不同的做法彼此的追尋者也有過一些爭議與批判
Thumbnail
2024-04-26
8
讓我們輕輕地走在地球上,為下一代許諾一個零塑未來今年四月二十二日的世界地球日核心主題是減塑(planet vs plastics)倡議在2040年之前全球塑膠的產量能夠減少百分之六十,為下一代打造「零塑膠的未來」。 地球日至今幾乎全世界所有國家與地區都有民眾參與,十億人以上會在這一天為環境而行動,希望能藉由日常的節能減碳以及年度的核心主題,
Thumbnail
2024-04-25
7
地震的隨想地球上所有生物要生存都是不太容易的,隨時隨地要尋找東西吃,也隨時要防備被別人當食物,再加上看不到的細菌病毒的感染,寄生蟲的侵擾……可說是步步危機。 人類隨著科技的進步,早已脫離朝不保夕的恐懼,儼然似乎超越所有物種,成為掌握環境的萬物之靈,直到面對天災、不管是地震、洪水、野火或是山崩土石流……人類才
Thumbnail
2024-04-23
7
志工訓練與無限賽局今天很開心到荒野高雄分會的第13期解說員訓練上課。這是中斷10年的訓練重啟,非常期盼明年能繼續到高雄與14期的伙伴相見。     雖然卸任荒野理事長已近二十年,但是荒野的志工群組邀請,只要時間允許,我一定會答應。    
Thumbnail
2024-04-21
6
AB寶的爬樹叔叔―本文寫於2003年收錄在「我的野人朋友」書中 身旁的樹葉隨著微風輕拂,將陽光篩成許多小圓點,在身上游移。閉上眼睛,傾聽風中樹語婆娑,鳥兒啁啾,蟲鳴唧唧,突然一隻松鼠跳飛而過,抖落了幾片樹葉,像舞台上的碎紙花,紛紛撒落在身上,撒落在身旁的樹幹上……這是蘇俊郎置身四十公尺高的巨木樹冠上,享受擁抱大樹
Thumbnail
2024-04-20
10
聆聽回聲透過閱讀與書寫,在網路上分享彼此的感動與希望,像是對著虛空中無聲的吶喊,宛如一隻蝙蝠,美國作家艾克曼形容:「蝙蝠藉著向世界吶喊,聆聽回聲。」     這種吶喊,是一種呼喚,我們試圖在廣漠喧囂的世界中尋求同伴,讓彼此覺得不孤單,並相互取暖,得到足夠的動力堅定地往前走去。 
Thumbnail
2024-04-19
8
做事與做人 作家李敖說:「得罪別人常常不能做事,但得罪自己往往不能做人。」體會這句話,讓我們在被周遭的人事物搞得心神不寧時,得以堅持做自己。     有人比喻在十個和我們有關係的人當中,不管我們做了什麼,一定有一、二個人絕對支持,有一、二個怎麼就是看不順眼,其他人則是不太在乎。因此,不必討好別人而得罪自己,
Thumbnail
2024-04-18
9
興穀國小的校園生態環境營造去年到任的胡銘浚校長對環境教育很熱情,積極營造校園的生態環境,也呼應在地的神農廟發展學校特色課程,最近也還舉辦了興穀神農百草文化季。 校園正中間有一個帶狀的向陽水生生態池,種植挺水、沈水、浮葉及漂浮型的各類水生植物及濕生的植物,前些天他買了蓋斑鬥魚,池中不請自來的蛙類也生了許多蝌蚪,學生們
2024-04-17
5
三月瘋媽祖的隨想 每年農曆三月,國曆四月時,全台灣最夯的事情就是媽祖遶境的活動,上至廟堂大官,下至庶民百姓,人人都爭相隨著媽祖神轎走上一段。     民國六十幾年讀大學時,因為有同學住在大甲,第一次聽說隨大甲媽祖徒步到嘉義北港進香的民俗,後來看到奚淞在民國74年演講時提到曾經採訪大甲媽祖進香團給他的震撼,自此想去
Thumbnail
2024-04-15
11
不再路過而是走進世界的綠色旅行—文訊雜誌邀稿走路也是我們認識這個世界最好的方式,一則是慢,另一則是隨興,隨時可以停駐,也隨時可以往旁、往前或往後探索。在追求迅速的時代,許多人開始警覺到「慢下來」使我們的心靈、精神或生理都更為健康,也發現步調慢一點,才能感受多一點、體會多一點、享受也多一點。
Thumbnail
2024-04-14
6
親山近山―以無痕山林方式進入自然.療癒生命要成為自然荒野的一部分,躺在石頭上聆聽流水聲,仰望爭相閃爍的星星,耳聞帶著草香的微風。當我們可以感受到「陽光灑在心上而非身上,溪流穿軀而過而非從旁流過」,這才是大自然賜與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Thumbnail
2024-04-12
7
浪漫與現實的距離在“荒野”最大的成就應該是他為保育守護,兒童教育,甚至議題抗爭都注入了盎然的趣味,帶動了更多懷著大愛做小事的人一起加入,讓一個個活動都像是廟會趕集,讓參與本身變成青春的巡禮,快樂的啓航。
Thumbnail
2024-04-08
5
清明掃墓的隨想全世界的華人幾千年來一直維繫至今不變的傳統,除了大年除夕的團圓飯之外,就是每年清明的返鄉掃墓祭祖。     團圓飯通常只限於個別家庭的直系血親碰面,但是掃墓祭祖往往就是整個家族的事,包括三等親、四等親……到叫不太出名字的族人在祭祖時齊聚一堂。
2024-04-06
8
傻瓜與超人「傻瓜與超人」出版了,書的副標題是「30個超越自我,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故事」清楚明白的點出了書的內容,這是「頭殼壞去」有傻瓜之稱的曲全立導演,繼「美力台灣」系列之後,以「台灣超人」為名的系列影片的文字版。
Thumbnail
2024-04-04
3
讓失去山林的孩子走向自然前些年國外有一本探討當代兒童困境的書「失去山林的孩子」──拯救「大自然缺失症兒童」,這本書引用了數以百計的研究報告與專家學者的經驗,指出現今許多孩子的精神障礙,或許是來自於缺乏與大自然的互動,也就是太多太早的靜態活動取代了在野外跑跑跳跳的機會。    
Thumbnail
2024-04-01
6
從土地到餐桌 讓孩子認識真正的食物食物是人與土地最近的距離,而農業也是文明與文化的起點,但是人口朝都市集中後,我們失去了與自然接觸的機會,而且過多的包裝食品與人工調味料,也純化了我們品嘗食物真滋味的能力。這些安全有疑慮的食物,形成新的文明病,對健康產生莫大的威脅。
Thumbnail
2024-03-28
8
日本為什麼少見百年櫻花樹?日本人喜歡櫻花,全日本到處都看得到櫻花樹,但是為什麼百年的櫻花樹卻很少見? 雖然櫻花樹不算是長壽的樹種,但是若生長的環境適宜,沒有遭遇天災人禍的話,就像人類的耆老一樣,活到一百來歲是沒有問題的,甚至偶爾會有看到高壽兩百歲的櫻花樹,但是為什麼全日本數以千萬計的櫻花樹裡,很少見到存活百年的櫻花樹?
Thumbnail
2024-03-27
9
台灣最具人氣的女神媽祖絕對是台灣最具人氣的女神,全台灣有將近一千間媽祖廟,各個廟宇舉辦的各種活動,若真要參加,一整年的行事曆都不夠排。 這幾十年來,大甲鎮瀾宮的媽祖往新港的繞境活動,是全台灣最受矚目的民俗節慶,有人甚至跟麥加朝聖、梵諦岡耶誕彌撒並列為世界三大宗教活動。
Thumbnail
2024-03-25
11
三十兒力童心永續今天下午參加美力台灣三十周年記者會,美力台灣3D行動電影院巡迴台灣偏鄉十四年,已跑了將近三十萬公里,距離也快趕上從台灣到月球的距離。 這個美好的故事來自於一個罹患腦瘤的導演,在病癒之後發下的夢想,最初他是用3D技術拍台灣美麗的生態環境,用行動電影院的改裝車,讓台灣偏鄉的孩子可以感受到美麗的力量,是
Thumbnail
2024-03-24
9
沒有掌聲的生活有朋友私訊問我:「有沒有想過,那天不演講了,沒有掌聲了,可以適應嗎?」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非常多年前,曾經擔任荒野保護協會第一位推廣部專職伙伴的小琦,在聊天中很訝異地知道,原來我很不喜歡講話,非工作的時間大都是一個人靜靜地看書,她驚呼:「每次看到你都是話講個不停,又快又急,又手舞足蹈,還以為你是過動
Thumbnail
2024-03-22
8
什麼是伙伴一起做事情的人並不等於伙伴,伙伴是我們敢在他們面前表現自己的軟弱、擔憂、甚至恐懼;也敢在他們面前承認自己犯的錯誤;也願跟他們尋求協助。 荒野把志工奉獻的精神推到極致後,能留下來繼續出錢出力,不爭名不誇耀,願意為信念與理想挺身而出,一點一滴默默耕耘,彼此在長期的共同承擔與努力後,建立深厚的情感與信任
Thumbnail
2024-03-21
6
字辭的隨想 古人有「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說法,雖然在現代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言語溝通的真誠與意義已被糟蹋得慘不忍睹,但是某些字辭,某些句子,還是不斷影響著人,感動著人。   畢竟人是依著辭彙來建構我們的認知,透過辭彙來探索我們的思想,因此,傳說當倉頡造字時,天下紅雨鬼夜哭,想來也是其來有自的。
Thumbnail
2024-03-17
8
將喜歡的科目學到最好,直接放棄不擅長的科目學習不該是一場吃苦能力的比賽,當學生可以放棄自己討厭的科目,將時間完全投入在自己有興趣的領域時,學習就會是邁向自己期待的未來,塑造理想自己的一件令人開心的事。
Thumbnail
2024-03-15
9
選擇、文化與策略隨著時代變遷,環境與資源都不一樣,因此組織的改變是必須的,但是要做任何改變時,也要能清楚當年如此選擇的動機與背後的精神。
Thumbnail
2024-03-14
6
變動時代裡的升學準備與選擇為了因應時代快速的變遷,教育體制早已有了大幅的變化。 教育部長潘文忠也深刻體會到,教育界面臨的,會是更多翻天覆地的改變,因此教育部不斷鬆綁制度的限制。
Thumbnail
2024-03-13
9
猜猜我是誰? 當我們不再靠名片上的頭銜或職業來隱藏自已,當我們不再以衣著裝扮來遮蔽自己,我們可以認得彼此嗎?
Thumbnail
2024-03-11
9
為什麼台灣人那麼喜歡到日本旅行?  每年到日本旅行的外國觀光客人數,若以人口比率來算的話,台灣多年來都是獨佔鰲頭。我周邊親朋友好友中,就有許多人到日本就像走自家廚房一樣,不只是一年四季都會去,而是一有空沒事就到日本散心。     這十年來,我有一群一起爬山漫遊台灣的朋友,每年秋天也會相約一起到日本爬山兼旅遊。雙胞胎女兒AB寶就很好
Thumbnail
2024-03-08
15
當代吟遊詩人―「柴山漫遊」推薦序雖然沈醫師不寫詩,但是我總覺得他是一位貨真價實的詩人。 他承繼了遠自西方古希臘時代吟遊詩人的餘緒,也兼具東方黃河流域採集民間歌謠所成的詩經,他漫遊在高雄地區,以一個當代吟遊詩人之姿為城市留下紀錄。 哲學家班維明在百年前提出漫遊者的概念,認為漫遊者雖然身處都市文明中,卻能以旁觀者的姿勢凝視擁擠的人
Thumbnail
2024-03-07
6
關於擁抱的建議 我建議老夫老妻千萬不要溝通,主要原因,是溝通非常困難也非常複雜,除了誠意也需要能力。
Thumbnail
2024-03-06
9
夫字的定義 這幾年與老伙伴定期漫遊走台灣,我們稱為「蝸行」,意指像蝸牛般慢慢爬。每次蝸行除了可以貼近土地重新看見台灣之外,當大伙住到在地的山莊或民宿時,晚上大家總免不了泡茶的泡茶、喝酒的喝酒,一起擺擺龍門陣,互相抬槓鬥嘴,也是難得的享受。    有一次的蝸行是欣賞中部的高山紅毛杜鵑,大伙接連二天爬完合歡群峰
Thumbnail
2024-03-05
9
綠色婚禮正流行婚禮是人生大事,值得用心規劃出一個既環保又具意義的喜宴。
Thumbnail
2024-03-04
10
瞬間的絢爛與凋零 日本人把櫻花視為國花,是大和精神的象徵,因為它開得絢爛,死得壯烈。尤其是吉野櫻這個品種,花瓣還鮮嫩著時便飄然散落,那種正當盛開便凋萎死去,這種悲愴之美,蠻符合日本文學與美學的追求,難怪他們對賞櫻是這麼狂熱。
Thumbnail
2024-03-02
6
大樹開花迎春喜 來吧,到山裡來!大樹開花如下雪的時節,如同我們短促的生命般,一蹉跎一猶豫就消逝了!
Thumbnail
2024-03-01
4
跟著孩子去旅行   旅行帶來的視野與氣度對一個人生命的成長幫助很大,但是若能帶著任務去旅行,帶著問號去探索,才能發揮旅行最大的效益。
Thumbnail
2024-02-28
11
出發歷險與返回 我的雙胞胎女兒有點怪胎,從小對於怪力亂神或顯然是虛構幻想的電影或小說,都沒什麼興趣,覺得浪費時間,只願意看紀錄片以及由真實故事改變的劇情片。     我覺得這種「偏食」不太好,後來因為幫「波西傑克森」這套以希臘神話為本的小說中文本寫序,就推薦給她們,果然她們也迷上這套小說,後來小說改編成的電影上
Thumbnail
2024-02-26
6
要如何欣賞藝術展覽前些年台灣常有國際級的藝術展演活動。 通常我不太去擠這些大師的展覽,因為我很不喜歡和一大群人擠著,然後花很多時間排隊,又被人群匆匆推擠著前進只能快速流覽那些作品,若我真的對那一位大師有興趣,我寧可出國時到他專屬的美術館很從容的靜靜觀賞真蹟,否則我乾脆就在家裏閱讀印製得非常精美清晰的專刊或複製畫。
Thumbnail
2024-02-26
9
永遠有重新選擇,再出發的機會 有一次他下班回家,看到太太在燈下陪孩子作功課,孩子邊寫作業邊掉眼淚,當時他覺得那個畫面真令人震撼,同時也很心疼孩子的學習壓力。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而引發他拍『小孩不笨』的動機。
Thumbnail
2024-02-25
9
自問自答學習法用口語的話要跟別人說得清楚講得明白時,必須集中精神來思考,在這同時也代表正在將腦海中雜亂無章的想法系統化,若是聽的人表示有些聽不懂,那其實是表示自己對那部份的理解還不足,(也就是自己以為知道了,但可能並不是真正的了解),因為真正的明白,才有辦法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
Thumbnail
2024-02-24
6
陪孩子補修一堂人生重要的課題 在漫長人生裡,我們無數的選擇中,影響我們情緒起伏最大的,應該就是伴侶的選擇。但是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陪孩子做功課學才藝,卻沒有花任何時間教導孩子學習愛情。假如「愛」是一種能力,就應該是可以學習,可以討論的。如果父母與師長不跟孩子談,他們只能自己去碰撞。
Thumbnail
2024-02-23
8
化解壓力的幾種方法 不斷提醒自己不要求別人,不批評別人,對於看不慣的事務,若是我們沒有建設性或可行的意見同時也幫不上忙的,就不會浪費心神去抱怨,因為抱怨不只於事無補,更重要的是會耗損我們的精力與熱情。
Thumbnail
2024-02-22
10
從學才藝到發展孩子興趣與天賦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Thumbnail
2024-02-21
8
 如何提供孩子持續的激勵、動機與復原力 當孩子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了解讀書、追求學問,並非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而是為了蓄養能力、開發智慧,以具體落實關懷時,他不僅不會因成績挫敗而沮喪(學習的目的是服務他人,而不是追求分數),甚至會有更強烈動機用功讀書,讓自己變成更好更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
Thumbnail
2024-02-20
9
指導但不代勞!培養孩子實做的能力  台灣的孩子在國際上的競賽評比優秀,但是那些考輸我們的國家的學生,在進入大學研究所後,創造力或研究能力似乎又比我們的孩子強!我想,這其間的落差,大概是我們的孩子從小就不斷在訓練之下變得非常會考試,能夠用最快速度解出標準答案,卻不能跳脫標準答案,找出答案以外的更多可能性。
Thumbnail
2024-02-19
8
骨盆不對稱及核心肌訓練在於慢和轉核心訓練重要的是慢跟轉。 慢,是訓練的動作一定要很慢,太快的動作都只會練到大肌群,只有慢慢做才練得到小肌群。 再來是轉,沒有做到轉,就不能叫做核心動作,因為脊椎兩側的肌肉,排列全都是斜向的,沒有直向,所以動作缺少轉時,這些斜向的肌肉只能練到一
Thumbnail
2024-02-18
6
駕馭網路 而不是陷落  學習一門新學問、一個新領域時,必須先找到幾本相關的經典書籍,仔仔細細從頭讀到尾,在腦中建立起完整的輪廓,這種輪廓也可以稱作知識的基本架構。有了這樣整體的認識之後,後續找到的許多資料與瑣碎的細節,才能適當的安放在那個架構裡,也才能形成有意義的認知與記憶。
Thumbnail
2024-02-17
8
孩子的關鍵競爭力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Thumbnail
2024-02-16
7
說快樂學習是教育界的取巧?!―孩子的必修課與競爭力 學習不在於快樂或不快樂,更不是僵化的教育體制比開放符合人性與能激發學習興趣的課程好,而是要讓學生有韌性能夠處理自己的挫折與壓力才是重點。 學習過程的瓶頸是挫折,課業之外有趣好玩的誘惑又太多了,如何對抗自己好逸惡勞的天性也是很大的挑戰,同時如何舒解無所不在的壓力也是容易被忽略的課題。
Thumbnail
2024-02-15
7
因為愛,與家人和解 我們追求夢想的心情若是如此強烈與真誠,那麼在感動全世界之前,為何沒有辦法獲得關心你愛你的家人的祝福呢?或許如同電影裡一而再,再而三反覆出現的橋段,男孩想從靈界回到真實世界,就必須從家人手上接過一個萬壽菊花瓣及祝福,不斷暗示明示,只有得到家人的祝福,才能找到回家的路。
Thumbnail
2024-02-14
10
父母是孩子的豬隊友還是神伙伴?只要家長真心想陪伴孩子,不管多忙碌,相信一定可以找到方法,而且,孩子也一定可以感受到我們的愛,這將會是他們長大後面對挑戰與困境的力量。
Thumbnail
2024-02-13
5
跟孩子去旅行真的放手讓孩子自主決定,這種主動性是有效學習的基礎,尤其孩子中學到大學這個階段,真的是成長學習最迅速的時候,只要有動機,在各個方面進步的速度是令人吃驚的,從一次次的旅行中,看到孩子的成長,我們也就放心讓孩子單飛了!
Thumbnail
2024-02-12
8
陪著孩子看見我們居住的地方寒假春節大概是一年裡面父母與子女共有空閒時間最長的假期了,雖然暑假對孩子來說放得比較久,但是通常都會被送到安親班或補習班上課,同時父母親也得上班沒空,反而寒假裡有農曆過年,是名正言順闔家團圓,不會安排課程的美好時光。     不過假期雖然長,若沒有事先規劃,恐怕也是一轉眼就過去了。平常沒有機會與孩
Thumbnail
2024-02-11
6
職涯選擇關鍵字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要做自己公司的執行長,必須先了解自己,像檢視一個企業一樣,以擁有的資源、流程與優先順序來檢視自己。也就是我們必須了解自己的心靈,也就是價值觀與夢想。再來就是興趣、能力、個性還有過往的經歷。
Thumbnail
2024-02-10
6
善用聽與看這兩者不同的媒介來學習當之前一、二年疫情似乎有結束的跡象時,很多趨勢專家都斷言:「疫情改變了世界,而且被改變的世界將回不去了!」 但是隨著疫情解封,世界恢復快速運轉,人人在忙碌之餘,似乎也無暇思考究竟生活中有那些事情是被疫情給永久改變的?畢竟這個世界不管有沒有疫情,總是在變動中的,不是嗎? 不過在此歲末年終之際,倒是
Thumbnail
2024-02-09
5
親近泥土對孩子的啟發 由於時代的轉變,現在的孩子大部分生活在都市裏,住在高樓大廈,視野所及都是人造的物品,除了上課之外,日常休閒活動都消耗在所謂三電「電視、電腦、電動遊戲」的虛擬影像世界中。可是近年來已有許多研究報告指出,與戶外真實世界的互動對孩子的發展非常重要,在一切都消毒過,似乎潔淨、冷漠且隔離的環境中,反而對孩子
Thumbnail
2024-02-08
4
品格力就是競爭力 許多研究報告都指出:「性格好,人緣佳的孩子,成功機率遠大於只有成績好的孩子。」   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身處的全球化時代,競爭愈來愈劇烈,稍微好一點,有價值一點的工作,都必須跟來自全世界的人競爭,於是有人就誤以為要讓自己變得很強悍、很冷酷,才有機會贏過別人,取得優勝。   其實剛好相反,就因為高
Thumbnail
2024-02-08
3
不同階段的父母之道「老大照書養,老二當豬養。」這句開玩笑的話,多少也如實呈現了一個新手父母從戒慎恐懼、擔心孩子跟別人不一樣而不斷查閱著書本,檢查自己孩子的生長進度,然後到有了經驗,知道書上的建議也就只是建議,就放心地把孩子像養豬仔般,不那麼斤斤計較了。     的確,因為我們家是生雙胞胎,所以很早就知道雖然孩子的成
Thumbnail
2024-02-07
6
孩子跟我們活在不同的多重宇宙裡2023年端午連假最後一天,與雙胞胎女兒AB寶及她們邀約的幾位朋友一起用餐,聊到最近很夯的#me too話題,我跟老婆大人感慨:「想不到林昭亮也上榜了!」 見那群年輕人沒什麼反應,不禁嚇了一跳:「難道你們不知道林昭亮是誰?!」五個見多識廣的年輕人搖搖頭說:「從來沒聽過!」不過他們馬上拿出手機搜尋,
Thumbnail
2024-02-07
5
跟著節氣過生活 這些年我遇到有智慧的人時,都會問他們一個問題:「二十四節氣你可以背得出幾個?」通常人們脫口而出的是:「大寒小寒、大暑小暑,大雪小雪」然後一沉吟,很多人講驚蟄,畢竟這個春雷乍響,驚醒萬物的節氣,畫面感很濃。若再一思索,大多數人會想到四個特別的節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其實問這個問題是
Thumbnail
2024-02-06
5
上學究竟是有用還是沒有用? 「姊姊,你有沒有看到這則引述耶魯大學校長所說的話的報導?」讀大學的雙胞胎女兒妹妹B寶問姊姊A寶。     讀傳播學院的A寶很快回答:「有啊!他說假如一個耶魯大學的畢業生,居然擁有某種專業知識或技能,這是耶魯教育最大的失敗。」     讀醫學系的妹妹覺得怪怪的:「台灣這幾年不都在檢討年輕人大學畢
Thumbnail
2024-02-05
9
參加荒野親子團一個很重要但可能會忽略的好處2022年3月到台中霧峰中興農試場參加荒野第三期領航員研習營第一階段的課程。大清早出門,到台中高鐵站杏仁伙伴開車來接我,她的孩子都是親子團的成員,她先生九層塔伙伴是台中著名的食神,這三期共12天的研習營,全天的伙食,外加下午點心與晚上消夜,大都是由這位食神來打點,讓大伙在高密度的課程中(上午八點到晚
Thumbnail
2024-02-04
8